2013年6月4日星期二
中國當代文學海外傳播:翻譯與推廣非常重要(四)
中國文學依然處於世界邊緣
“不要被諾貝爾獎砸昏了頭腦,中國當代作家作品在與國外http://www.hong-yan.com.tw#cv735的交流中還處於嚴重的‘入超’狀態,每年譯介出去的不到10部,而引進的遠遠超過這些。中國文學仍然處在世界文化的邊緣,邊緣到有些讓人無法接受。”劉江凱說。
幾年前,劉江凱曾經在德國波恩留學,他留意到波恩的書店裏很少看到中國當代文學的翻譯作品。
“國內即使很小的http://www.hong-yan.com.tw#cxv634書店裏都能看到翻譯過來的外國文學作品,但英法美等幾個國家的書店幾乎沒有完整的關於中國文學的專欄。在法蘭克福書展期間,法國書店曾經出現過一個小小的中國文學書架,但書展之後就沒有了。”劉江凱說。
“國內做出版的朋友也說,相比國內作家的原創,他們更願意翻譯外國作品,因為中國讀者更追捧國外文學家的作品,出版翻譯作品很少虧本。”葉開告訴。
“2006年引進的土耳其作家奧爾罕·帕默克小說《我的名字叫紅》,聽朋友說至今已經銷售40萬冊了,雖然我個http://www.hong-yan.com.tw#dfxc523人覺得翻譯得不靈。但莫言的《蛙》在獲獎之前只印了20萬冊。國內其他一流的作家,除去那些暢銷書作家之外,小說銷量10萬冊都很困難。所以,中國目前整體的文學創作仍然弱勢,即便翻譯到國外去,實際上也是處在一個非常狹窄的圈子裏,幾乎不能在真正的國外普通讀者中流行。西方http://www.hong-yan.com.tw#dcc245讀者很自大,他們對你的文化沒有興趣。這是無法掩蓋的事實。我們只有承認,才能有趕超的機會。”葉開說。
鑒於此,劉江凱倡導在海外建立推廣中國文學代理機構。
“餘華和莫言這樣的作家,有著很成熟的海外推廣和代理機制。創作當然是根本的因素,但當作品創作出來之後,在流通的環http://www.hong-yan.com.tw#cvd452節會涉及翻譯家、經紀人、海外出版社的宣傳,還包括版稅的洽談、海外漢學家的推廣,等等,是有一整套機制在裏面的。翻譯是公認的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瓶頸,更大的瓶頸是海外代理機制的缺失。你看日本是怎麼推廣川端康成的?”劉江凱說。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