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2日星期日

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:翻译与推广非常重要(二)

     除了莫言,余华也是海外较受欢迎的中国作家。刘江凯注意到,在余华http://www.hong-yan.com.tw#vfbc84的小说《兄弟》出 版后,国内恶评多于赞美,而在国外却是赞美多于恶评,“基本上很少看到负面评价”。《兄弟》在美国出版之后,美国的主要媒体几乎都大篇幅地介绍了这部作 品。

     莫言作品的出版商做的海外推广似http://www.hong-yan.com.tw#cv241乎比其他人略胜一筹。《收获》杂志副编审叶开告诉,据 他了解,莫言走过美国的很多地方,而且举办了不少“读者见面会”等活动,与很多普通读者接触。而余华在美国走的主要都是高校,高校活动更多的是年轻人和华 人来捧场,但他们不能构成直接的购买力和影响http://www.hong-yan.com.tw#cvae73力,在西方,小说读者多为中老年人群。

     此外,刘江凯还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:苏童、莫言、余华作为小说海外译介前三名,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他们的作品都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,并获得国 http://www.hong-yan.com.tw#nfc632际电影大奖,如《红高粱》(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)获第38届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; 《大红灯笼高高挂》(改编自苏童小说《妻妾成群》)先后获第48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、金格利造型特别奖、国际影评人奖和英国影视艺术学院最佳外语片奖、 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、比利时电影评论家协会大奖;《活着》(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)男主角葛优获“第47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”奖。

    “应该给张艺谋颁发‘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最佳贡献奖’。”刘江凯开玩笑说。

     但毕竟,电影只会对文学起到临http://www.hong-yan.com.tw#bxc834时聚光的效应,要得到持续的关注和肯定,还得看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。

     “莫言出现并成熟,与上世纪80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息息相关,这说明中国确实到了一个文学辉煌的时代,而这个辉煌是由一批作家造就的。”程永新说,“虽然能进入西方主流文化视野的还是凤毛麟角。”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